top of page
SKYC editor

獅馬圖案的外銷南洋茶


獅馬圖案的外銷南洋茶

獅馬圖案

筆者在台北某茶行無意間發現此包裝茶,當時第一印象是這很可能是早年外銷南洋的包種茶! 心想應該是外銷泰國的茶包裝。因為上面的獅馬圖案,帶有皇冠及盾牌,很有為皇家設計的味道(泰國有皇室),加上旁邊有類似梅花的圖案(可能代表台灣)。


獅馬圖案的外銷南洋茶

看到側面寫著迪化街的地址,還有福記名茶的印刷字體,想必是出自現在位於迪化街138號的王福記茗茶。經向王福記茗茶的人員求證,他們說此包裝樣式是早年茶葉出口東南亞地區的包裝,一直到1990年代還在使用。


外銷南洋茶 蔚為風潮

話說台灣早年曾有段時間北部茶行以包種茶為外銷南洋的大宗,如大稻埕幾家百年茶行,「林華泰茶行」、「有記茗茶」等,皆有推出以”小種”或”奇種”為名的焙香型包種茶。多數茶行也都會設計自己專屬的牌號,作為識別,也能賣得好價錢。


獅馬圖案的外銷南洋茶

國內市場時序到了1980年代凍頂烏龍茶廣受茶友喜愛,內銷烏龍茶逐漸成為主流,”凍頂”成為台灣開始有海拔高度的象徵茶品。


獅馬圖案的外銷南洋茶

話說王福記茗茶的前輩先進王泰友先生,在經營自家茶行的閒暇之餘,也常接受政府單位邀請到各地教課,是熱心台茶推動的茶商。


---------------------------------------------------------------------------------------------------------------------------------------

後記

關於半球型包種茶於作形探討

有關台灣從條型包種茶到半球形包種茶的製茶工藝,有數篇網路文章提到有關台灣的半球型包種茶的製作方法,文章多提到是由王泰友及王德兩位茶界先進到中部傳授安溪鐵觀音的布巾包揉的加工法及授課而來。針對此段歷史的探究可以再進一步作田調及文獻的研究,因為筆者聽到的口述歷史故事有另一個內容。

 

台灣半球型包種茶是現在球型烏龍茶的前身,此加工法(邊焙邊揉)實是從南投名間鄉傳到木柵。故事是當年王泰友及王德確實有到南投教課,但是當時教課主要傳授安溪製茶法,王泰友先生擅長滋味較厚重的烏龍茶,王德先生擅長清香型的茶,雖有使用布巾包葉揉捻,但外型仍是捲曲型的條型茶乾。後來名間鄉有位陳姓茶師也已開始用布巾包茶葉,用多次邊焙邊揉的方式把捲曲條形茶葉變成半球形,之後透過一位歐姓茶師介紹中部其他茶師去木柵揉茶,半球型包種茶才逐漸成為作烏龍茶葉外形的主流。

 

半球形茶乾相較條型茶乾在經濟性及交通運輸上確實大大提升產值,半球型包種茶的加工法從手作布包球揉捻到機器團柔的束包機的發明,實是台灣的創舉。

 

<上述為口述歷史的簡要整理,尚未經過田調或文獻比對,還須進一步研究確認。>

10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